魏文斌 北京同仁医院
《国际眼科时讯》:抗VEGF药物的问世,为很多新生血管相关的眼底病患者带来曙光,您能否谈谈中国抗VEGF药物在临床应用的现状?
魏文斌教授:抗VEGF药物在眼科的使用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在没有抗VEGF药物时大量的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不可治的疾病。比如说AMD、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些新生血管性疾病以前都是以视功能的丧失而告终,我们束手无策,自从有了抗VEGF药物,有的放矢,可以让新生血管消退,所以可以挽救这一部分患者的视力。我们国内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AMD,这是最早的适应证。现在逐渐也应用在了其他新生血管性的疾病上面。比如糖尿病的黄斑水肿,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静脉阻塞导致的黄斑水肿,还有一些炎症导致的血管改变。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了这些抗VEGF药物,让这些患者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消退,给我们创造了激光治疗的机会。也就保住了这部分患者的视功能。所以抗VEGF药物的使用在眼底病的治疗方面是里程碑式的意义,造福了一大批这样的患者。
《国际眼科时讯》:抗VEGF药物也是眼底病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您能否详细谈谈其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用法及作用效果)?
魏文斌教授: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新生血管性的疾病,尤其是倒了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了玻璃体出血,或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时候,我们只能靠玻璃体手术来解决。玻璃体手术最大的困难就是新生血管膜的处理,新生血管膜处理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出血。因为是新生血管,要通过手术去干预它,去剥膜,切除膜就会导致玻璃体内的出血。手术的操作、牵引很困难。剥膜处理比较难,很容易引起手术并发症,引起医源性的视网膜裂孔。因为糖尿病新生血管的改变往往合并有黄斑的水肿,这是影响术后视功能回复的重要因素,针对这几种情况我们围手术期使用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可以达到几个方面的作用:一,可以使新生血管闭缩,新生血管纤维化,新生血管膜发生玻璃样的变性,这样在手术当中就可以很好地处理它。手术处理这种膜的时候变得比较容易。它使得我们的手术更安全,不容易引起手术中出血,减少诸多视网膜裂孔的形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围手术期抗VEGF药物的使用,使手术变得快捷、安全。更重要的是这类患者合并黄斑的水肿,影响视功能,围手术期给患者注射抗VEGF药物,在手术当中有利于黄斑水肿的消退,或给予术激光治疗创造了机会。三,黄斑部水肿的消退可以帮助患者视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所以说围手术期抗VEGF药物的应用对相当一部分的病例是很有帮助的。
《国际眼科时讯》:除湿性AMD外,很多研究表明抗VEGF药物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甚至角膜、虹膜的新生血管均有效。您认为在不久的将来雷珠单抗会在哪些疾病领域进行临床应用?
魏文斌教授:雷珠单抗发明侯一开始是使用在AMD,但是通过临床发现它不仅仅限于AMD。因为它是一种抗VEGF药物,眼科的疾病很多都和新生血管有关系,所以说普及是比较广的。因此就研究出一些糖尿病的黄斑水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使用。视网膜静脉阻塞应用包括中心静脉的阻塞和分支静脉阻塞的应用,还有一些其他的疾病比如Coats病、遗传性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都适合抗VEGF药物的治疗,所以抗VEGF药物的适应证是在逐渐扩大,在中国也是这样。正是由于抗VEGF药物治疗的疾病谱比较广,因此有很多的药物厂家也在研究,不断有新的抗VEGF药物的临床使用。包括减少注射次数的抗VEGF药物的使用,眼内抗VEGF药物的缓释剂等的开发,这些都是为了能提高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的视力,这方面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国际眼科时讯》:相比于传统的眼底血管造影,您介绍的广角眼底血管造影有何不同?它在眼科投入使用后,将会对眼底病的发展带来怎样的贡献?
魏文斌教授:眼底病的诊断靠的是眼底的影像(检查),不论是普通的眼底检查、眼底照相,还是眼底血管造影、OCT等都是眼底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最主要的工具。眼底血管造影是眼底诊断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反映了眼底视网膜血管的状态,血管内皮是否有受损,血管结构是否完整,功能的好坏。脉络膜的血管造影也是通过打入静脉造影剂来观察脉络膜的血管循环、功能和结构是否有异常。所以说眼底血管造影是眼底诊断最基本的工具。治疗以后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眼底血管造影来观察,所以它也是临床治疗有效与否、观察病程进展的影像诊断工具和随访工具。传统的眼底血管造影的范围相对比较小,基本在30°到55°之间,但是眼底的范围很大--从视盘到周边这个广泛的区域仅仅通过55°的视野来看那只能观察到眼底后极部一小块范围的情况。广角的眼底血管造影是传统的眼底血管造影的补充,不仅涵盖了传统造影中反映的后极部55°以内的病变,同时也可以显示到周边部范围血管的异常情况。将广角眼底血管造影应用到临床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减少周边部眼底病变的漏诊,普通的造影看不到这个范围,医生无法对这一范围进行观察诊断,有时候就会漏诊,而通过广角造影就可以很好的显示周边部的一些病变,所以也可以减少周边部相应的漏诊。同时,由于我们得以观察到周边部,医生也就对疾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所以广角的造影可以帮助眼科医生在临床上做一些眼底病的鉴别诊断。一些后极部的病变并不是原发的,原发病变很可能在周边部,所以这样也就颠覆了我们对一些后极部病变的认识,这也就是第二个好处--对眼底鉴别诊断的补充。第三,正因为广角造影能显示周边部的病变,它成为了我们观察眼底周边的有力工具,可以帮助眼科医生在临床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周边部疾病病程的变化,治疗效果的好坏,所以它也是观察眼底周边部病变和治疗的有力的影像诊断工具。总之,广角造影在临床无外乎是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普通造影的补充;二、减少医生对眼底周边部疾病的漏诊;三、对周边部疾病了解的比较完善,对疾病的认识比较全面所以有利于临床对眼底病的鉴别诊断;四、有利于一些眼底病的随访和病程的观察。
《国际眼科时讯》:眼底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对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您能否谈谈广角眼底血管造影对眼底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怎样的作用?
魏文斌教授:广角眼底造影对眼底的观察比较全面,能减少对眼底疾病的漏诊,眼底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眼底病到了晚期更容易影响视功能和疾病的康复。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往往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以后极部病变为主,但临床上还有10%到20%糖尿病患者是以周边部为主,而在日常的检查中很容易漏掉,等到发现周边部的病变时往往都是到病情比较重的时候,因为周边部的血管和渗出已经累及黄斑部有病变,甚至引起后极部的水肿,这时候再发现对视功能的影响就很大了,所以广角眼底血管造影对眼底病的早期诊断是有价值的:可以减少漏诊。在临床还有一些疾病表现就是以周边部为主的,所以在临床很难诊断。比如中间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瘤等,一开始就表现为周边部的病变,后极部根本没有什么问题,这些患者很可能只有很轻的症状,临床医生很可能会忽略,等病情加重,视网膜的损伤明显的时候,这时候诊断容易了,但是治疗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广角造影在临床,包括一些广角的眼底照相可以对眼底的整个区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对疾病认识也会比较全面,也就不容易把周边部的病变遗漏。所以说广角造影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长期的随访有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