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挡,中国眼科发展正当时
“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可谓飞速发展,在1996年之前CCOS每四年举办一次,1996年之后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到如今每年都举办一次,这与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眼科医务工作者不断增加,从原来的一万人左右,到现在已经接近四万人,因此大家对于学术交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学术会议也越来越多,使得各地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一点尤其在基层的诊疗水平提升上较为明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防盲事业和眼科学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国际上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理念不断涌现,整体的学术趋势和氛围都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作为国际眼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眼科学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众多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也频频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我们的风采,展现我们的实力,获得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现在国际疫情依然严峻,大部分会议都是线上举办。中国虽然较早爆发疫情,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精准施策、全力防控,当前形势已平稳。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我国正在全力复工复产、恢复经济。这次大会得到中华医学会的批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并缩减了线下参会人数,但这并不影响今年大会的学术内容仍一如既往的丰富和精彩,我们会把这一年里大家所做的工作,还有疫情期间针对新冠病毒对眼部影响的研究内容等完整呈现出来,希望能够对国际上还在积极控制疫情的地区提供帮助,也希望能够让参会代表和收看收听会议的眼科同仁都能够有新的收获。
勇于创新,独立自主保持高效发展
我国眼科事业近十年来飞速发展,逼近国际水平,甚至在一些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诸多权威的国际学术会议会专门设置中国专场,甚至我国有很多专家进入国际学术会议组织任职,这都体现了我国眼科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认可。
然而我们自信,却绝不自骄,中国眼科尚有更高的珠峰亟待攀越。目前,国内在临床上使用的诊疗设备和药品绝大部分还依赖进口,我们在制造高质量设备产品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如何从“紧跟潮流”到“引领潮流”,发挥智慧进行创新,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可用技术和产品,为我们国家的眼病患者,甚至全球的眼病患者进行服务?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难题。“因为我们现在的新技术大部分是引进的,在独创性上还是有所缺乏,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勇于创新,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技术,大家还需一起努力。”
谈及创新,孙兴怀教授以青光眼领域来举例: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的药物仅仅是围绕着降眼压来发挥作用,而且现在有很多新的降眼压的药物在不断被开发出来,但是这里面没有中国人开发的药物。“我们应该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努力做出更好的药物,不仅仅降眼压,还可以兼具改善血管、保护神经等的作用”。
在手术治疗方面,随着微创青光眼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MIGS)的发展,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大家也不断地在引进、仿制,“仿制也可以叫创新,但不是原创”,孙兴怀教授解释,中国患者中闭角型青光眼居多,我们要结合中国人的特点,利用我们广大的患者资源,开展深入广泛的协作,制定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光眼诊疗技术。
致青年医师:立于潮头的“后浪”,发展中把握机遇
从青年眼科医师到国际眼科专家,孙兴怀教授结合自身经历感受为广大青年眼科医师送出寄语:
你要时刻准备着,机遇随时会垂青于你,成功也在前面向你招手。希望大家能够尽自己的力量,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眼健康贡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